白毫銀針盛產于我國福建省東北部的福鼎市和政和縣,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此茶色白如銀、形狀如針,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癥"。關于它的來歷在民間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年,福鼎、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很多人家都被染病而無法醫治,這時傳說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醫治百病。于是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有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志剛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忽聽得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不覺猛一回頭,于是立即變成了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不見大哥回來,老二志誠又接著去找仙草,當他爬到半山腰時由于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于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后,途中也遇見了白發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并且送給她一塊烤糍粑。志玉道謝后繼續往前走,她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志玉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于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她采下仙草上的芽葉,并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采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后,志玉將種子種滿山坡,鄉親們用它的芽葉治好了瘟疫。此后,當地人民喜愛它而輩輩種植,并給其取名"白毫銀針"。
北路銀針:產于福建福鼎,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產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產茶歷史悠久,有人分析,陸《茶經》中所截“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閩小記》中曾提到福鼎太佬山古時有“綠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來,福鼎大白茶品種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銀針,歷史相當久遠矣。
南路銀針:產于福建政和,茶樹品種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政和大白茶原產于政和縣鐵山高侖山頭,于十九世紀初選育出。政出白毫銀針,則隨政和大白茶的利用應運而生。據介紹,一九一0年,政和縣城關經營銀針的茶行,竟達數十家之多,暢銷歐美,每擔銀針價值銀元三百二十元。當時政和大白茶產區鐵山、稻香、東峰、林屯一帶,家家戶戶制銀針。當地流行著“女兒不慕富豪家,只問茶葉和銀針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