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早在1891年開始外銷,1912~1916年為極盛時期,當時福鼎與政和兩市年產各1000余擔,1917~1921年受歐戰影響,銷路阻滯,一落千丈。近敘年來,銀針年產也僅在幾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間,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目前白毫銀針主銷港澳地區。也銷往德國及美國等地。在歐洲有的在泡飲紅茶時,于杯中添加若干銀針,以示名貴。
白毫銀針,味溫性涼,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濕退熱之功,常作為藥用。對于白毫銀針的藥效,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有很好的說明:“太佬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犀角(一種貴重的中藥),為麻疹圣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即價同金相等)。
白毫銀針極為珍貴,具有降虛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飲能防疫欲病。甚至說,飲一杯白毫銀針,可令人對今天生活的許多嚴峻事實,如通貨膨脹、經濟蕭條、糧價高昂等,變得心神安定。在華北被視為治療養護麻疹患者的良藥。白毫銀針作為珍品,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在30種名茶中列第一位,199O年在河南信陽召開的全國第二、三次名茶評比會上,又兩次評為全國名茶。近年來還創制了白毫銀針的系列產品,有銀鉤、銀猴、銀球、銀龍等新的名優茶。1992年銀鉤被評為我省名茶,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