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與茶唇齒相依,泡茶的功能才是紫砂壺的真正價值所在。一味地將紫砂壺價格哄抬上去,讓它離開茶桌變成只可遠觀而不可把玩的藏品,才是紫砂壺的悲哀。”上海宋園茶藝館館長顧劍林說。“對于紫砂壺而言,實用性是第一位的,藝術性是第二位的。用上好的紫砂壺沏上一壺上好的茶,和三兩知己品茗聊天,放松心情,真是人生快事!”
紫砂壺的裝飾不同于以豐富的強烈沖擊感為特征的其他藝術品,它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肌理質感、造型變化和泥色魅力來表現其裝飾效果,不輕易附加裝飾,多以素樸雅致為主。但清代早期因為宮廷炫耀“康乾盛世”而開始盛行紫砂彩釉壺。這一時期的掛釉紫砂壺,題材開始多種多樣,牡丹花卉、風景山水、民俗人居等等題材蜂擁而出,而壺型則多為提梁或漢方式。
鑒別紫砂壺的方法多種多樣,而只有真正的紫砂壺才有能持久保持茶香濃郁、能稍微延緩茶湯的霉敗變餿、保溫時間長、不易因溫差而爆裂等特點。所以在購買紫砂壺時,如果鑒別是否為真正的紫砂尤為重要。由于紫砂泥會加工過程中加工業用酸以去除鐵離子,故紫砂壺上具有黑色條紋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然而有很多人誤認為紫砂壺上的斑點是一種瑕疵,導致生產者在制泥過程中加入工業用酸去除不溶性鐵質,然后再用工業用堿中和多余的酸,從而使條紋消失。
紫砂由于本身特殊的質地,至少需要陳腐3個月后才能做壺,并且幾乎無法通過手拉坯的方式進行制作,而是需要手工制成。制作一把純手工紫砂壺大約要花上10天至一個月的時間,較長的生產周期導致紫砂壺的產量較低,若是出自名家之手,其造型款式承載了一定的審美觀念,價格自然更加昂貴。喝茶與欣賞紫砂壺都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也許你會注意到在紫砂壺上充滿了民俗特點的裝飾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