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云南普洱茶的主銷區和集散地,作為窗口營銷到東南亞、美洲及歐洲各地。數據顯示,港人年均茶葉消費量接近2公斤,近年對普洱的需求量亦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近來竟有企業透露,出口香港的茶葉陷入“出口越多虧損越大”的怪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一怪圈出現?這是普遍現象還是個別例子?香港市場又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普洱茶?
云南海灣茶業是一間以出口起家的云南普洱茶企業,香港一直為其十分重視的市場。從事茶葉出口工作多年的海灣茶業總經理王樂耘指出,該公司一開始做普洱茶的時候,主要就是為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包括香港、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市場。然而,從去年開始,公司卻面對一個怪現象,產品出口香港的數量一直增加,效益卻保持不變甚至下滑。
“今年茶葉生產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不斷升值,香港卻不能接受一次性漲價太多,公司進退兩難壓力增大。”王樂耘說。
如今,像海灣這樣苦心經營香港市場的云南茶企還有很多。對于香港市場出現的這一“怪圈”,普洱茶業界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見解:一種觀點以長期經營、研究海外市場的專家為代表,他們認為產品外銷海外市場時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奇怪,因除香港以外,這種現象在馬來西亞等地區亦會存在;另一種觀點以云南的一部分企業、香港客商為代表,他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可思議”。
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董事蕭慧娟是一名資深的茶人,目前并擔任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協會理事長。對于普洱茶企業“出口越多虧損越大”的“怪圈”,她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這一現象并不吃驚,而認為這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主因在馬來西亞同樣存在這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