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于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
君山銀針的工藝
君山銀針的采摘和制作都有嚴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標準為春茶的首輪嫩芽。而且還規定:“雨天不采”、“風傷不采”、“開口不采”、“發紫不采”、“空心不采”、“彎曲不采”、“蟲傷不采”等九不采。葉片的長短、寬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計算,一斤銀針茶,約需十萬五千個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個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鮮茶200克,制作這種茶,要經過殺青、攤晾、初烘、初包、再攤晾、復烘、復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個小時方可制成。
君山銀針的特點
芽頭茁壯,緊實而挺直,白毫顯露,茶芽大小長短均勻,形如銀針,內呈金黃色。飲用時,將君山銀針放入玻璃杯內,以沸水沖泡,這時茶葉在杯中一根根垂直立起,踴躍上沖,懸空豎立,繼而上下游動,然后徐下沉,簇立杯底。軍人視之謂“刀槍林立”,文人贊嘆如“雨后春筍”,藝人偏說是“金菊怒放”。君山銀針茶汁杏黃,香氣清鮮,葉底明亮,又被人稱作“瓊漿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