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品牌的產業根本無法做大做強,沒有品牌的企業也永遠無法真正立足于行業。隨著中國茶葉市場的逐漸成熟和發展,外資企業的進入,一批中國茶葉企業,如竹葉青、七彩云南、八馬、清雅源等,開始覺醒,積極尋找茶葉的品牌化生存之道。
中國茶葉行業中的領先品牌,在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摸索著適合自身的品牌發展模式,逐步樹立起企業品牌。按照這些企業采取的產品和管道類型劃分,將行業內的品牌茶企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模式。第一,自建連鎖零售終端,經營多品種茶葉,打造零售企業終端品牌,這類企業主要是茶葉連鎖零售企業,如吳裕泰、天福茗茶、張一元、元長厚等。第二,通過商場專柜、品牌專賣店銷售,經營企業品牌,以某一單一知名茶葉種類為主,這類企業通常是原有的茶葉種植、加工企業,如八馬、竹葉青、安溪鐵觀音集團等。第三,仿照立頓模式,產品向快速消費品轉型,通過現代KA終端銷售,主要代表為云南龍潤普洱茶集團、星愿(中國)等。
戰略選擇
品牌經營運作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只產銷茶葉,從茶的種植培育到推向市場,擁有自己的整體運營體系。對品牌意識較為模糊或只注重產銷,代表企業為八馬茶業、大益茶業。第二種:只產銷茶葉及相關產品,擁有自己的整體運營體系或與外廠聯姻生產加工,產銷產品較為廣泛,有茶葉、茶具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產品,如保健茶、食品、生活用品等。對品牌概念較為模糊或只注重產銷,代表企業為天福茗茶、恒福。第三種:產銷茶葉及相關產品,做品牌營銷,擁有自己的整體運營體系或與外廠聯姻生產加工,產銷產品較為廣泛,有茶葉、茶具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產品,如保健茶、食品、生活用品等,注重品牌發展,對品牌概念有一定的認知,銷售渠道廣泛,代表企業為吳裕泰、更香茶葉、張一元。第四種:產銷茶類食品,是企業的一個分支,擁有自己的整體運營體系或與外廠聯姻生產加工,產銷產品較為廣泛,注重品牌,經營品牌,積極開展各種市場宣傳活動,代表企業有:立頓、康師傅、統一、娃哈哈。
包裝茶、禮品茶內藏大商機
不同的包裝有不同的產品賣點和目標消費群體,目前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包裝:一是真空包裝,主要針對烏龍茶而言;二是禮盒包裝,包裝的產品普遍價格較高;三是筒罐紙提袋包裝,主要集中于暑茶與朋友間的贈送品;四是紙袋包裝,即普通消費者的日常飲品,此類包裝多集中在一些低檔產品;五是瓦罐包裝,此類包裝主要用于普洱茶,以便于儲藏。包裝茶增值空間大、盈利性強,是茶葉品牌塑造的主要載體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禮品行業年均增長速度在12%以上,2007年禮品市場的總產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市場之大不容小覷。消費者普遍表示,茶葉作為一種高品位消費品,作為禮物送人顯得高雅而不失身份。
搭載事件,借勢營銷
企業利用影響力的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展開營銷,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已經成為各行業公認的品牌營銷的一把利器。與廣告和其它傳播活動相比,事件營銷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創造強大的影響力。對于資金實力匱乏的中國茶葉品牌來說,事件營銷能避開國內媒體近年來收費居高不下的狀況,為企業節約大量的宣傳成本,甚至能讓品牌一夜成名。前幾年,一部講述綠茶與愛情故事的電影,使眾多不懂茶的人愛上了綠茶。電影《綠茶》中,綠茶因此而銷量大增,身價倍長。這是茶葉營銷典型的機會點,但是令人扼腕的是,由于后期沒有茶葉企業跟進,綠茶熱銷風一閃而過,最終沒有將任何一家綠茶品牌炒作起來。
雖然中國茶葉品牌的國際化腳步也不輕松,但是隨著中國茶葉的健康價值被西方人逐漸認識,中國茶葉的市場份額開始加大,這也是誕生中國茶葉國際化品牌的一個契機。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中國茶葉能夠恢復曾經的榮耀,重返世界的最高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