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喝隔夜涼茶:過去,很多百姓會在晚上睡前把涼茶料放進陶制帶拎把的大茶壺里,一夜浸泡后格外清涼,第二天一家人能喝上一天。其實這樣做是不健康的。任何茶都不要喝隔夜的,哪怕你用的是紫砂茶壺。
涼茶可煮可泡:最初古人飲茶,是把茶葉放到釜中煎煮,與現在的煎藥法大致相同。到了宋代,隨著品茶現象的普及,煎茶法才過渡為今天的直接投入茶碗、沖入沸水的泡茶法。涼茶亦可直接沖泡,但因為涼茶的配料較之通常意義上的“茶料”要特殊,含有中草藥,大多帶有功效性質,因此,煎煮更易發揮其效用。
最適合的容器:玻璃壺、瓷碗、茶杯都可以,但要從茶料藥性的最好發揮角度來說,還是那種古老的帶蓋泥陶壺最為適宜。一則不傷料,二則它裝茶不餿,三則比其他容器更具備降溫的作用,倒出來的茶水冰涼沁口。
心急喝不上涼茶:雖然涼茶只需煮5~10分鐘時間,但一般要等它涼了再喝卻要花半天工夫。有節約時間的辦法,可以往煮好的涼茶里沖涼白開,這并不影響涼茶的功效。
涼茶熱飲效果更好:一般人認為,涼茶一定是涼著喝,其實不然。廣東傳統涼茶有很多的種類和配方,分苦和甜兩種,但是人們基本上都是熱著喝。夏季暑濕當道,廣東人習慣喝熱的涼茶,一是熱茶更能喝完之后渾身出汗、清涼爽快;二是清熱解毒、健脾利濕。廣東涼茶性味偏寒涼,易損害人體的陽氣和津液,如果把涼茶在冰箱里冰鎮后飲用的話,不僅喪失了熱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損傷胃腸。
涼茶最好自己制:飲涼茶主要是為了去火或防止上火,但中醫認為,人體上火,“火”有多種,因此,不可能有一種配方適合所有“上火”的人。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癥狀,讓中醫專家給自己“量身定制”涼茶最為合適。如陰虛火旺型,癥狀可見舌紅少苔、口鼻干燥、手足心熱、煩熱頭暈、心慌失眠,這類人在干熱少雨的夏季癥狀容易加重,可選麥冬15克、生梔子10克、沙參10克制成涼茶;肝陽上亢型,癥狀可見頭暈耳鳴、煩躁易怒、血壓升高、面帶潮紅、失眠多夢、口苦口干癥狀,持續高溫天氣可加重癥狀,可選杭菊花10克、天麻3克、鉤藤10克制成涼茶;痰濕熱盛型,癥狀可見舌苔厚膩、頭暈胸悶、食欲不振等,這類人常在高溫陰雨連綿的氣候中癥狀加重,可選茵陳10克、天竺黃12克、厚樸10克制成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