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業界唱響五屆的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今年將迎來第六屆,從組委會獲悉,第六屆海峽兩岸茶博會將于11月16日-18日在武夷山舉辦,將開始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進入轉型升級階段。
彰顯武夷茶道精髓,整合全球茶產業鏈
應著大自然的饋贈,武夷山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于一身,秀美的山川、隨處飄散的茶香,千百年來為中外文人墨客所追捧,而今,穿越漫長的時間隧道,武夷山水風采依舊,武夷名茶也在中國的土地上散發出歷久彌堅的茗香,并蜚聲中外。
為弘揚武夷茶道之精髓,加強海峽兩岸茶業交流,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認真貫徹福建省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加快推動跨越發展,搶抓海西發展機遇,進一步弘揚中華茶文化,發揮福建的茶旅產業優勢,突出獨特性、博覽性、市場性、互動性、品牌性,強化市場交易、對臺交流、區域輻射、產業聯動、市場運作,建好平臺,打響品牌,做到大氣、簡約、隨緣,以會帶節,以節促會,節會一體,力爭將海峽兩岸茶博會辦成“全國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文化經貿盛會。
據組委會透露,今年的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將在武夷山高爾夫國際會展中心以及中華武夷茶博園等舉辦,展覽面積達41000平方米,展位數為1164個,成為海峽兩岸規模最大的專業茶業博覽會。
作為海峽兩岸茶業年度盛事,海峽兩岸茶博會于2010年永久落戶武夷山,承擔著推動海峽兩岸茶業交流與發展的使命,為此,今年的茶博會以“緣聚武夷,茶和天下”為宣傳口號,主題為“茶與茶文化”,兼顧“茶與健康、茶與茶食品、茶與茶具、茶與茶設備”等內容,在展區規劃上專業化特點凸顯:引入國際化元素,首次開設國際展區,組委會將邀請韓國、斯里蘭卡、印度等國的茶業企業到武夷山,與國內茶人茶企深入交流;臺灣館增長65%,從展位規劃來看,臺灣館今年的展位數達100余個,臺灣參展企業數、參展規模持續上升,更加彰顯海峽兩岸茶業貿易交流的特性;此外,茶具工藝品將成為本屆茶博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宜興紫砂、景德鎮陶瓷等茶具工藝精品將首次大規模呈現。
聯姻深圳專業會展公司,凸顯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雙重優勢
目前,國內會展業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市場化程度低,會展業在國內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長期以來依靠政府扶持,尤其是在二線以下的城市,產業基礎尚不完善,眾多展會尚不能脫離政府主導的運營模式,亟需向市場化方向轉型,提升展會及其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
為將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打造成為武夷山新的城市名片,武夷山市多年來一直積極探索茶博會市場化戰略發展,多次赴各地展會取經,與當地相關機構交流。
2012年,在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走過五個年頭之后,武夷山市對茶博會進行未來五年戰略規劃,逐步向市場化方向邁進。
今年是海峽兩岸茶博會五年戰略規劃的第一個年頭,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推進,對項目進行科學管理、明確分工。并引進全球最大的專業茶博會——深圳茶博會承辦單位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已經落戶武夷山,成立武夷山市海峽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承接展覽展銷、專業宣傳等工作,實現政府宏觀指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
據武夷山市海峽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先生介紹,今年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將對展會的展覽展銷、市場宣傳、現場運營管理等方面初次引入市場化元素。今年的茶博會招展范圍涵蓋傳統六大茶系、茶食品、茶業機械包裝以及紫砂、陶瓷等茶具工藝品,囊括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并新增國際展區,廣邀各地尤其是茶葉消費地以及東南亞、歐美等茶葉進口大國相關機構和個人到會,專業采購商人數預計比去年增長30%。
談及茶博會以及武夷山會展業的未來,楊先生直言起步很艱難,通過長時間對武夷山的考察了解,武夷山會展業基礎尚不完善,但作為一個“雙遺”城市和旅游城市,武夷山會展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的海峽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將不僅僅是海峽兩岸茶博會的操辦者,而是承擔著武夷山會展業發展引導的責任,該公司將深圳先進的辦展理念、專業的會展人才等引入到武夷山,為武夷山的會展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在未來茶博會市場化運營趨于成熟化的基礎上,該會展公司將不斷策劃舉辦系列國際型會議及題材豐富的專業展會,以此推動武夷山會展業的發展,進而帶動旅游業等其他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