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江白毛尖制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為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溈江白毛尖品質的特點。溈江白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滋味醇甜爽口,葉底黃亮嫩勻。溈江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白毛尖又名“都勻細毛尖”、“白毛尖”、“魚鉤茶”、“雀舌茶”。其茶牙尖細如條,色澤綠中帶黃,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含多酚類化合物高于一般茶葉百分之十左右,氨基酸含量也較高。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得優勝獎。198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溈江白毛尖歷史悠久,傳說,遠在唐朝就已稱著。清同治年間《寧鄉縣志》說:“溈江六度奄,羅仙峰等處皆產茶,唯溈江稱為上品。”又1941年《縣志》載:“溈江茶雨采制,香嫩清醇,不讓武夷、龍井。商品銷甘肅、新疆等省,久獲厚利,密印圭院內數株味尤佳!眰髡f,原密印寺院內有一個老禪師,善作茶,并能識溈江地土、山向,何處產茶最佳。
溈江白毛尖產于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衡山、安化兩縣的昆侖大山脈蜿蜒從西部的桂巖山插入縣境,大溈山系桂巖山北支,最高海拔千余公尺,山上有一天然盆地,地勢高峻,群峰環抱,縱橫達10余公里,盛產茶葉。溈山主峰毗盧峰直插云霄,峰上有六大勝景,峰下有唐朝興建的密印寺。林木繁茂,郁郁蔥蔥,峰奇山峻,風光秀麗。尤其令人贊嘆不絕的要算盧花泉瀑布,一瀉千丈,恰似銀河落九天,加之境內溪河密布,常年云煙飄渺,罕見天日。故有“千山萬山朝溈山,人到溈山不見山”之說。屬黃茶。
溈江茶之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民國時期仍有記載曰溈山茶之香嫩清純不讓龍井、武夷。以密印寺院內所出為最佳。又有傳說,院內一老禪師,善作茶,又能識溈山地土和山向,何處產茶為佳。文革時期曾發現寺內大佛像體內存茶30余斤,有人稱此為“茶禪一味”之見證云云。甘肅、新疆等地喜飲此茶。
溈江白毛尖于清明后7-8天開采,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當天采摘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制作工藝中,熏煙為溈山白毛尖獨特之處,乃關鍵工序。發煙燃料為新鮮芳香之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充分吸附煙氣中的芳香物質。悅鼻的煙香為溈江白毛尖的特點。成茶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