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江茶之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民國時期仍有記載曰溈山茶之香嫩清純不讓龍井、武夷。以密印寺院內所出為最佳。又有傳說,院內一老禪師,善作茶,又能識溈山地土和山向,何處產茶為佳。文革時期曾發現寺內大佛像體內存茶30余斤,有人稱此為“茶禪一味”之見證云云。甘肅、新疆等地喜飲此茶。
溈江白毛尖于清明后7-8天開采,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當天采摘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制作工藝中,熏煙為溈山白毛尖獨特之處,乃關鍵工序。發煙燃料為新鮮芳香之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充分吸附煙氣中的芳香物質。悅鼻的煙香為溈江白毛尖的特點。成茶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