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江毛尖茶產于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溈江產出“魚鉤茶”、“雀舌茶”已列為“貢品”進獻朝廷。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暢銷各地,遠近爭購,惜產少耳。一九八二年評為全國名茶。茶香飄萬里,吸引著中外來客。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巴拿馬賽會曾得優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溈江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迄今已五百多年。早在明代就列為上貢之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所喜愛,曾賜名為"魚鉤茶"。溈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云霧鐐繞,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茶樹多生于峽谷溪澗兩旁,有蒼翠欲滴的常綠針葉與闊葉喬木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氣濕潤與多慢射光的優良環境,因而茶樹生長健壯,持嫩期長。明朝御史張鶴樓曾游覽茶區,并作詩云:"云鎮山頭,遠看輕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蒼松"。生長在自然環境幽美的本地團葉茶樹品種,充分表現出芽葉茸毛多、肥厚柔嫩、發芽早、持嫩性強的特性,其鮮葉內含物豐富,為創造溈江毛尖奠定基礎。
溈江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數天內剛長出的一葉或二葉未展開的葉片,要求葉片細小短薄, 嫩綠勻齊。嫩度和長度超標準的,受病蟲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來制作毛尖茶。溈江毛尖茶 經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時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都勻毛尖素以“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的“三綠三黃”特色著稱。成品毛尖茶芽尖細呈條索狀,白毫特多,色澤鮮綠,品質潤秀,香氣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國內外市場有盛譽。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并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