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的來歷
黃山毛峰乃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于綠茶。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莊所創(chuàng)制。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guī)в薪瘘S色魚葉(俗稱黃金片)。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黃山毛峰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形、譽為茶中精品,定為國家禮品茶。
黃山毛峰的小故事
關(guān)于黃山毛峰的傳說: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zhuǎn)了一圈,轉(zhuǎn)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然后在空中轉(zhuǎn)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后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并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xiàn)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后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后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实蹅髁钸M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xiàn),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jù)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实哿⒓磦髁钚荛_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后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后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xiàn)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后就上任去吧!毙苤h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zhì)清高,何況為人呢?”于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云、修竹夾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zāi)埂?/p>
毛峰的制作流程
采摘
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要求時采用人工開采,每隔2—3天重復采摘一次,至立夏結(jié)束。特級黃山緊條毛峰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開采于清明前后;1~3級黃山緊條毛峰的采摘標準分別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一、一芽二、三葉初展,在谷雨前后采制。鮮廠后先進行揀剔,保證芽葉質(zhì)量勻凈。
攤青
采摘回來的鮮葉按不同的嫩度分開攤放在竹匾里,厚度6cm左右,置于通風處晾放3h左右.
吹青
將攤晾好的鮮葉置于不銹鋼絲網(wǎng)的方形架上,厚度6~7em,在底部用小功率鼓風機進行吹青2h,鮮葉色澤從嫩綠變?yōu)榘稻G,有淡淡的清香揮發(fā)出來為宜。
殺青
采用電熱滾筒流水線殺青機進行殺青,溫度控制在40~150%,殺青時間5~8rain,殺青有風扇既可使鮮葉冷卻Y叮吹掉散葉和雜質(zhì)。
整條
殺青后的茶葉放人敞口理條機進行整條,溫度200℃,理條5min。出鍋的茶葉進行攤晾冷卻、分篩,大小分開。
揉捻
篩后的茶葉按大小分別倒人不同的智能揉捻機進行輕揉,待茶葉快成型時逐步減小壓力,恢復輕揉。時間25~30min,要求保持葉色鮮艷和芽尖上白毫。3~4小時要對揉捻筒、蓋、底盤進行清洗一次,以保證茶葉的顏色和質(zhì)量。
解塊
將揉捻好的茶葉放人電動解塊機解塊,部分解塊機不能解散的茶葉采取人工輔助。
干燥
采用熱風爐烘干機,烘焙分初烘、二烘、三烘、老烘四個步驟。初烘:將茶葉放人帶孔單層篩匾里,置于熱風爐烘干機的烘干槽內(nèi)進行烘焙,保持溫度70
這樣烘干后在冷卻的茶葉就可以包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