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產于六安、金寨、霍山三縣之毗鄰山區和低山丘陵,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內山瓜片產地有金寨縣的響洪甸、鮮花嶺、龔店;六安縣的黃澗河、雙峰、龍門沖、獨山;霍山縣的諸佛庵一帶。外山瓜片產地有六安市的石板沖、石婆店、獅子崗、駱家庵一帶。產量以六安最多,品質以金寨最優。瓜片原產地齊頭山一帶,舊時為六安管轄,現屬金寨縣。齊頭山所產“齊山名片”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頭山是大別山的余脈,海拔804米,位于大別山區的西北邊緣,與江淮丘陵相連,幾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畫屏。全山為花崗巖構成,林木蔥翠,怪石崢嶸,溪流飛瀑,煙霧籠罩。
山南坡上有一石洞,處于人跡罕到的懸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棲居,故稱為蝙蝠洞。傳說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婦女結伴上齊頭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發現一株大茶樹,枝葉茂密,新芽肥壯。她動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邊采邊發,越采越多,直到天黑還是新芽滿樹。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樹已然不見,于是“神茶”的美談就傳開了。50年代曾有茶葉工作者,為調查六安瓜片茶樹品種資源和生態環境,冒險攀登探洞,見洞內蝙蝠糞便厚積,松軟如綿。蝙蝠棲居石縫深處,白天很難見到,但靜坐洞中卻時而能聽到蝙蝠飛翔之聲,如風似濤。洞口有野茶一叢,有人說為蝙蝠銜籽而生,無從斷定。
六安瓜片產區位于大別山東北麓,屬淮河流域,年平均溫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6.5左右,多為黃棕壤,質地疏松,土層深厚,茶園多在山坡沖谷之中,生態環境優越。
氣溫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于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光照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據統計,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5.6天,常年相對濕度80%,干燥度0.8以下,屬濕潤地帶。
土壤
土壤類型比較復雜。中山區(內山區)主要是黃棕壤,即普通黃棕壤與山地黃棕壤,母質多為花崗巖、花崗片麻巖、角閃片麻巖,土壤深厚達1.5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崗地區(外山區)屬下蜀系成土母質分化而成的黃棕壤為主,土層雖厚,但耕作層淺薄,質地黏重,底層常有不透水粘盤層,肥力和通透性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兩岸及谷地,多為沖積土類,即沙質壤土(烏沙土),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為高產茶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