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摘茶等到“開面”。即新梢長到一芽三、四葉時開面,葉片生長基本成熟,內含物豐富,成茶香氣高。
二是鮮葉要扳片,采摘回來的鮮葉,經過攤涼、散熱、再進行手工扳片,將每一枝芽葉的葉片與嫩芽、枝梗分開,嫩芽炒“銀針”,茶梗炒“針把”葉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扳片在我國綠茶初制工藝雖獨一無二,最為科學的一道工序。扳片的好處,既可以摘去葉片,分開老嫩,除雜支劣,保持品質純一衛生,又可以通過扳片起萎作用,利于葉內多酚類化合物幾蛋白質、醣類物質轉化,提高成茶滋味和香氣。
三是老嫩分開炒,炒片分生鍋和熟鍋,每次投鮮葉一兩至二兩。生鍋高溫翻抖殺青,熟鍋低溫炒拍成形。
四是碳火拉老火。炒后的濕坯茶經過毛火、小火、混堆、揀剔,再拉老火至足干。拉老火是片茶成形、顯霜、發香的關鍵工序,人稱“一絕”。拉老火采用木炭,明火快烘,烘時由兩人抬烘籠,上烘2—3秒種翻動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有人形容其“火光沖天,熱浪滾滾,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為一道引人入勝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