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頂產茶歷史悠久,據《臺灣通史》稱:臺灣產茶,其來已久,舊志稱水沙連(今南投縣埔里、日月潭、水里、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羅,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凍頂為佳,惟所出無多。又據傳說,清咸豐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鄉村民林鳳池,往福建考試讀書,還鄉時帶回武夷烏龍茶苗36株種于凍頂山等地,逐漸發展成當今的凍頂茶園。
說是1855年(清朝咸豐年間),鹿谷「林鳳池」赴福建應試,高中舉人,還鄉時,自武夷山帶回36株青心烏龍茶苗,其中12株由“林三顯”種在“麒麟潭”邊的“凍頂山”上而來。最早是凍頂山一帶茶農,以甕裝茶販售,又有“凍頂甕裝烏龍茶”之稱。
一說是世居鹿谷鄉“彰雅村”“凍頂巷”的蘇姓家族,其先祖于清朝康熙年間自中國大陸移民臺灣,自乾隆年間已往「凍頂山」開墾種茶。
從茶園所處的自然環境來看,即是冬季也并無嚴寒相侵,雪凍冰封,那么為何名凍頂呢?據說是因凍頂山迷霧多雨,山路崎嶇難行,上山的人都要繃緊腳趾,臺灣俗稱“凍腳尖”,才能上得去,這即是凍頂山名之由來,茶亦因山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