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桂的原產地有兩種傳說。一說清代咸豐(公元1850-1860)年間,安溪縣羅巖鄉茶農魏珍路過北溪天邊嶺,見有一株奇異茶樹開花引人注目,就折下枝條帶回插手盆中,后用壓條繁殖200余株,精心培育,單獨采制,請鄰居共同品嘗,大家為其奇香所傾倒,認為其未揭杯蓋香氣已撲鼻而來,因而贊為“透天香”。
另一說是,1860年春,安溪虎丘鄉灶坑地方,青年林祥琴娶西坪珠洋人王暗(當地讀如“淡”)為妻。按當地習俗,新婚后要“對月換花”,即新娘要從娘家“帶青”來,即帶來一種植物苗。當時王暗由娘家帶來一株萌芽特旱的野生茶苗,種于灶坑祖厝角的小山倉上,細心培植,用長穗扦插繁殖擴種。因是王暗帶來茶種,又因王黃方言同音,諧稱為“黃”。原樹1966年樹齡已在100年以上,高2米多,主干直徑約9厘米,樹冠寬160厘米多,春茶可采鮮葉5-8公斤。1967年底因蓋房子移植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