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種質資源DNA指紋圖譜項目簽約和口述書稿《鐵觀音秘笈》首發儀式,在位于“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福建安溪的魏蔭總部鐵觀音文化園內相繼舉行。
作為中國茶葉第一大縣、鐵觀音的發源地,經過多年發展,安溪茶產業正逐步走向現代化、標準化和規范化,這杯濃濃的“茶香”不僅彌漫中國,更飄向世界。
“鐵觀音種質資源DNA指紋圖譜項目,對鐵觀音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有著里程碑意義。”福建農林大學茶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孫威江教授介紹說,該項目由福建農林大學牽頭,福建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和福建魏蔭茶業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主要是收集并保存鐵觀音種質資源,在魏蔭茶業基地建立純種鐵觀音母本園,開展鑒定與評價;在此基礎上開展鐵觀音種質資源DNA指紋圖譜庫的研究與建立。”
據介紹,DNA指紋圖譜具有多位點性、高變異性、簡單而穩定的遺傳性,因而在茶樹種植資源利用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使用價值。“自2009年開始著手尋找鐵觀音母樹等種質資源,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已發現一些優良品種,預計今年底基本可確定DNA指紋圖譜庫。”孫教授表示,“通過圖譜判斷鐵觀音純度,進而確定純種鐵觀音,開展鐵觀音提純復壯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將大大提高鐵觀音純度,保持其優異品質,增強安溪鐵觀音在國內外的競爭力。”
國家級烏龍茶(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魏蔭名茶董事長魏月德經過祖輩代代口傳身教,結合自己長期的研究實踐,歷時兩年六個月,由閩南方言整理而成的鐵觀音著作《鐵觀音秘笈》,當天也舉行了首發儀式。
分為鐵觀音溯源、栽培、制作技藝、品評泡飲、茶路、茶事工具、淵源、制作工藝、情歌及后記等十個篇章的“秘笈”,通篇采用七字一句的順口溜、農諺和歌謠的形式,全面解開了鐵觀音種植技術、加工方法、品飲藝術、營銷和文化等方面的“秘密”。不僅全方位介紹安溪鐵觀音知識,更集中展現安溪茶人在茶葉生產實踐中的精神和智慧。
一部解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的口述書稿,一個彰顯現代科技的鐵觀音種質資源DNA指紋圖譜項目魏月德表示,“希望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融合中,古老的鐵觀音技藝和文化將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