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地區經濟繁榮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在天文、歷法、氣象、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明創造和優秀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劍川石寶山石窟造像,《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大理畫卷》等都顯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歷史和在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在白族村子,外人如趕上節期,肯定會被當做貴賓受到款待。白族是一個知禮好客的民族,以“三道茶”敬客,是一種高尚的禮儀。一苦二甜三回味,學手藝和做人的道理都在這里。
白族人的服飾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尊貴。大理一帶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洱海東部白族男子則外套麂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腰系繡花兜肚,下穿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帶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右襯結紐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系繡花短圍腰,下穿藍色寬褲,足蹬繡花鞋。婦女頭飾更是異彩紛呈:大理一帶未婚女子梳獨辮且盤在花頭帕外面,再纏上花絲帶等,左側垂著一束白絳穗;婚后發辮改為挽髻,盤在頭頂,外包扎染或蠟染的藍布帕,纏素色布條。鳳羽、鄧川、洱源的姑娘喜戴“鳳凰帕”;有的地方則頭包花毛巾或只將辮子盤頭上,再纏一束紅頭繩;有的地方頭飾為“一塊瓦”;有的地方頭上用多塊頭布相疊覆蓋,最外面的一塊布上繡白族人民喜歡的圖案。再外纏多種顏色的頭繩,格外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