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底蘊雄厚,同時中國茶產業強者如林,各個老字號品牌在本土市場更堅不可摧。而中國的茶消費市場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足以讓中國茶企繼續吃上百年也不會窮盡——但這些斷言的前提是:中國茶莫要走出國門。
中國茶的海外之行十分尷尬。茶與文化是不分家的,中國從業者在與茶文化離合的海外市場的營銷模式既不健全更談不上成熟。依照慣例,當一個成熟市場的參與者殺入一個入門級市場時,僅通過有效的排列組合即可突破——但中國沒有。
如今,中國茶與海外茶的拼殺已經分出階段性的勝負——七萬中國茶企拼不過一個立頓。導致這個階段性敗局的根本性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茶企太傲氣了。海外茶市場是一個快速消費類市場,這不是說中國茶相對高的售價難以獲得海外消費者的青睞,而是中國茶直接照搬國內——一個成熟市場的體驗模式對海外消費者來說“檔次太高了”,根本無從下手。
舉一個近在身邊的例子:我們拿起任何一個品牌的奶茶,可以看到包裝背后都有注明如何沖泡的說明。而在國外,奶茶這類產品是任何一個三歲小孩都知道要用開水沖的,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生活常識。而對茶產品來說,如何泡茶也是常識——用開水沖,等茶水上色到一定程度后吹開漂浮的茶葉,輕輕吸氣——嗅,淺嘗一口并在口腔中回味,咽下之后繼續品嘗余味。而對“老外”來說,單零零散散、亂成一團的散裝茶葉即可打消相當一部分人的購買欲。回到家后,用開水沖開之后,可能會按照慣例加奶、加糖,甚至有些人可能根本拿漂浮的茶葉沒辦法。
中國茶香在哪里?泡到什么程度合適?正統中國茶能不能加奶?那些飄起來的茶葉是該吃掉還是撈出來?在沒有中國傳統茶文化滲透的海外市場——中國茶企在初始即沒有給海外消費者一個攀爬、體驗的階梯。
海外,是正統中國茶的入門級市場。中國茶進入海外市場必須以一種友好的姿態、以最適體驗的方式、最易體驗的產品作為開啟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茶文化認知的鑰匙。
袋泡茶是海外消費者最認可的入門級茶飲,即泡即飲、便于攜帶、同時價格宜人最受大部分海外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