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園產的茶,不僅賣不出好價錢,現在能否銷售出去都成問題!弊罱鼛滋,安溪鐵觀音秋茶陸續上市,從中國茶都茶葉批發市場的茶商吳女士口中獲悉,相較于繁忙的茶葉交易,老茶園生產的茶葉漸漸淡出了茶商的視線,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針對老茶園改造難問題,走訪了安溪縣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
老茶園茶葉愁銷路
在安溪縣西坪鎮的茶山上,相鄰兩個茶園,生產出來的茶葉價格可能相差了幾十倍。安溪西坪鐵觀音茶葉研究所所長魏火連告訴,秋茶上市的時候,西坪鎮大茗府茶葉合作社前幾年改造過的茶園種出了采購價超過1000元/斤的毛茶,而相鄰老茶園的茶農卻在為每斤售價只有幾十元的茶葉的銷路而發愁。
“這些改造過的茶園產出的茶葉,茶湯清澈明亮沒有雜質,香氣悠長,喉韻很好,泡水很足!辈枭虆桥扛嬖V,相比之下,本山、黃旦、毛蟹混雜在一起的老茶園,做出來的茶葉品質差很多,口味不純正,賣不出好價錢。
好茶無處買,次茶無處賣。安溪縣工商局工作人員告訴,要扭轉以往茶葉量多質不高的局面,當務之急是轉變茶農思想,改造老茶園。
自行改造力不從心
然而,改造老茶園卻讓不少茶農感到力不從心。有著二十多年種茶經驗的茶農李國榮告訴,改造前的茶園畝產3000元,改造后可達20000元以上,這看起來是很誘人,可是改造的工程浩大,非茶農一家一戶能夠承擔,加上改造后種植新茶,至少兩年沒有茶葉收成,因此,我市鮮有茶農能夠自行改造茶園。
據介紹,茶樹和人一樣,也有很明顯的生命周期,種植栽培的茶樹一般12年內產量逐年上升并達到高產高峰期,之后產量和品質開始走下坡。如采用人工改造老茶園,茶根通常難以全部拔起,老品種來年仍然會從地里長出,造成品種不純;如機械改造老茶園,雖然可完整清理樹樁和樹根,但由于各家各戶的茶園分散,連片的茶園之間沒有可供機械進出的道路,因此,改造工程難以展開。
爭相入股合作社
“自《安溪縣茶園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暫行辦法》出臺后,茶農把老茶園作價入股合作社最劃算,由茶葉合作社統一規劃、集中改造連片的茶園。”魏火連告訴記者,茶葉合作社有資金、有技術、有經驗,更容易改造老茶園。
安溪縣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分析,一方面,茶農加入合作社之后就享有分紅的權利,即使他入股的茶園被合作社用來改造,他每年仍可獲得合作社的分紅,絲毫不因為其茶園沒有產出影響生計。另一方面,合作社對其所擁有的茶園進行劃片改造,劃定區域內的茶園一起改造,不存在茶農阻止改造工程的情況。
“改造一畝老茶園大約需要3000元的成本,三年回本!蔽合壬榻B,截至目前,其所在的合作社已改造了300畝左右的老茶園,年底,還將有113戶的茶農計劃將茶園作價入股我們的合作社,由合作社改造其老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