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喝湖北茶,走健康路”為主題,省農業廳與省茶葉學會聯合承辦的“茶葉品牌與大賓館大酒店大茶樓市場對接活動”,今年春茶上市以來已正式拉開序幕,首次推出了采花毛尖、蕭氏茗茶、武當道茶、恩施玉露、漢家劉氏等知名茶葉品牌。旨在引導廣大消費者了解、熱愛、品飲湖北名茶,進一步提高湖北名茶的社會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茶,是湖北人的驕傲和榮耀。湖北茶葉產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名山名水出名茶”,湖北依托鄂東大別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峽、鄂西北秦巴山和鄂南幕阜山等“四大茶山”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地理優勢,盛產無公害無污染的名優綠茶、紅茶、烏龍茶、磚茶等系列產品。
早在唐代,天門人陸羽因著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被尊稱為“茶圣”。《茶經》是中國茶技、茶道、茶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是湖北人奉獻給中國乃至世界茶業的一份厚禮。“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氏又是當之無愧的“茶祖”。大量史料表明,湖北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明清時期,“宜紅功夫茶”已發展為全國三大紅茶之一,蒲圻羊樓洞的“磚茶”、恩施玉露等湖北茶,均在國內外享譽盛名。漢口作為中國歷史四大名鎮,成就了繁榮近200多年舉世聞名的茶馬古道。19世紀下半葉,中國出口的茶葉占了世界茶葉市場的86%,而由漢口輸出的茶葉占全國茶葉出口的60%。當時的漢口港,被歐洲人稱為“茶葉港”。
如今,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全省茶產業發展迅猛,成為促進山區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支柱產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朝陽產業。2010年,全省茶園總面積322萬畝,其中采摘面積233.9萬畝,茶葉總產量16.6萬噸,農業產值52.4億元,系列產值達到102億元,全省茶葉生產再創歷史新高。茶產業規模位列全國產茶省份前列,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茶園總面積位居第三位,產量位居第四位,產值位居第三位,規模和效益為中部地區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產茶大省。但是,我省茶葉在賓館、酒店、茶樓等中高檔茶消費市場占有率不高,茶產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從2006年開始,省農業廳把整合茶葉品牌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先后推出了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湖北第一歷史名茶恩施玉露、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當道茶等湖北綠茶第一方陣14家品牌企業;最近,黃鶴樓茶品牌被省農業廳認定為湖北生態名茶。近年我省茶葉大品牌的聯袂打造,成為全省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成功典范,在全省和全國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通過開展“三進”活動,唱響“楚人”喝“楚茶”的主旋律,做大做強茶產業,把湖北品牌茶文化傳播到荊楚大地各大賓館、大酒店、大茶樓之中,充分發揮其客流量大的市場功能,大力宣傳湖北茶葉品牌,依托湖北茶歷史、茶文化、茶品質的資源優勢,開發不同檔次的產品,滿足各層次消費群體的需求,形成廣大消費者“喝湖北茶,走健康路”的消費時尚與潮流。
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品牌文化消費的時代。湖北人秉承神農、陸羽為代表的茶文化傳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進一步弘揚湖北茶文化、宣傳湖北茶品牌,促進茶消費,服務茶行業,推動湖北茶產業面向省內外、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