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邵大亨出生在宜興上岸,由于祖上也是制壺藝人,所以邵大亨幾乎一出生就注定了與壺結緣。只是,誰也沒想到,那個從小看上去瘦弱的小男孩,會一舉開創了“邵氏壺”,年少成名,并成為清代道光、同治年間制造紫砂壺的代表人物。
邵俊與邵大亨相隔了幾代,從小,邵俊就聽說了許多關于邵大亨的故事,最精彩的要算是邵大亨“砸壺”——蘇州某巡撫絞盡腦汁覓得一壺,十分珍惜。一年中秋,坐船出城賞月,一名侍女端盤獻茶,不想船身搖動,侍女站立不住,把大亨壺摔得粉碎。巡撫大怒,把侍女吊起來,重重鞭笞。這時,正好邵大亨也和朋友泊船在近處賞月,聞得緣由,就叫巡撫過來看壺。巡撫過來一看,見16把大亨壺羅列桌上,件件精品。邵大亨力勸巡撫寬恕侍女,并許諾任其從16把壺中挑選一件。巡撫從其言。巡撫一走,劭大亨便把余下的15把壺統統砸碎,悻悻地說:“為了我的壺,竟有人玩物喪‘命’,從此再不做壺了。”
這件事傳開之后,邵大亨生性孤傲,蔑視權貴的品格讓許多人感嘆,由此他的人和他的壺更是被人追捧。一時間,邵大亨的作品被當時嗜茶者及收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