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蓉,童心童趣,象形寫實及色彩明朗是她鮮明的壺藝風格。別號林鳳,1919年出生于江蘇宜興川埠潛洛村,11歲隨父蔣鴻泉學藝,1940年隨伯父蔣彥亭到上海,在其指導下制作仿古紫砂器。
1955年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同年創作作品《荷花壺》在全國工業會議上評為“特等獎”,并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等國家制作禮品。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她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這在當時歷史情況下是工藝界的一種最高榮譽和待遇。
她從事紫砂藝術已七十余年,創作的代表作品有:《荷花壺》、《牡丹壺》、《蓮花茶具》、《芒果壺》、《南瓜壺》、《蓮藕酒具》、《蛤蟆捕蟲水盂》等,作品《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
徐風的《花非花——紫砂藝人蔣蓉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通過對紫砂工藝美術大師蔣蓉傳奇性的人生經歷的生動描寫,折射了紫砂藝術的百年興衰歷史,探索了一個紫砂工藝美術大師的人生真諦和紫砂文化的奧妙。
蔣蓉80多年的人生經歷放在百年紫砂興衰史和國家民族百年興衰史的大背景下來描述,因此,蔣蓉這位由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紫砂世家,11歲即輟學參加紫砂工藝制作的小姑娘成長為被譽為“紫砂界老奶奶”、“紫砂人間國寶”的紫砂工藝美術大師的人生經歷就不僅僅是一個紫砂藝人的成長史、滄桑史,而是一部百年紫砂的興衰史;而在這部興衰史中,又處處留下時代的印記。換句話說,紫砂藝人蔣蓉的命運是同百年紫砂的興衰史以及百年民族興衰史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國運昌則紫砂興,紫砂興則蔣蓉的事業興。蔣蓉出生的時代,正是舊中國風雨飄搖、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時代,經歷600年的紫砂藝術奄奄一息,幾代人從事紫砂業的蔣家,處于饑寒交迫的境地。一擔紫砂制品僅僅能換來一升白米,有時收購紫砂制品的小船不來,一家人就得挨餓。后來,日寇入侵,紫砂藝人和紫砂事業更是沒有活路,只是到了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才迎來了紫砂藝術的春天,蔣蓉的才藝也才得以施展,她的許多重要的作品誕生于這個時期,絕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