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賞器,用一把真正的宜興紫砂壺泡茶品茗,可謂賞心藝事。自明代始以沖泡之后,銀,錫,銅瓷等壺,公論以紫砂壺為最佳。明代李漁評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紫砂壺產放江蘇宜興,顏色有紫褐色,朱紅,泥黃三種基調,外不施釉,頗有一種素雅純樸之美,自然天真。經1200 C高溫燒成后,胎身尚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透氣性,冷熱急變性能好,泡茶不易變味,久用表面產生漿似的光澤,美似古玉。紫砂壺乃系手工精制而成,它表達作者的意象美,有抽象的光素器,有形象的花塑器,品種之多,可謂千姿百態。綜上所述,須慧眼識寶,用時珍愛。筆者僅以一管之見,探討識別宜興紫砂壺,從制壺選取壺之法歸納如下:
(一)首重造型美態其形神兼備它是紫砂壺的主體,優美的造型才能打動收藏者的心,它包括形體的權衡比例,形變化適度。
(二)再試功能的實用性泡綠茶宜選取扁形口大之壺,散熱快,綠茶不易變色。泡紅茶,宜選高壺小口壺,經開水沖泡后,茶湯色香濃。容量宜適中,端把提握方便,壺嘴出水通暢,蓋嚴宜合逢,能互換通轉,壺紐摘手觸覺舒適。
(三)視其色澤肌理的光澤,聽其壺的音質。紫砂陶土經燒成后產生豐富的色澤肌理。紫砂陶土燒結范圍較寬,色澤深淺由燒成溫度決定,紫紅色偏深些,一般溫度高些,表面不出現毛疵,斑點為好。色偏紅表面無光澤是未選好燒結溫度。
(四)觀制作的精致程度,究紫砂壺各部位結構的合理性。宜興紫砂壺,總體上說屬全手工制作的,采用石膏模僅僅作統一形狀的輔助工具。加工整理,達到質格的核準,靠一系列程序方才完成,一般來講表面光潔無疙瘩,線條光澤流暢,底部平正各部位勻稱,細部處理粘接痕跡較少,細部刻畫周到,給人以一種高尚的品位。
(五)審閱壺的印章字款,使其名副其實。宜興紫砂壺上留下作者的印章名款,有著歷史的源流。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認可,得以留傳。在制壺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完成。名家之所以成名是作者的藝術素養與制作技藝達到的水平,同社會所承認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