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君山銀針屬于我國十大名茶之一,不是茶中佳品,也是一種外觀優美的茶類藝術品。沖泡時,極為美觀,可以欣賞到多種奇景,屬于觀賞性比較高的茶種。君山銀針產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島上,屬于黃茶的一種。
品質特征: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后,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采摘工藝:君山銀針茶于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制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后,以大小勻齊的壯芽制作銀針。湖南君山銀針的制作工藝非常精湛,需經過殺青、攤涼、復包、足火等八道工序,歷時三四天之久。優質的君山銀針茶在制作時特別注意殺青、包黃與烘焙的過程。
功效:君山銀針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湖南君山銀針茶的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
沖泡方法:沖泡君山銀針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蓋。取出君山銀針約3克,放入茶杯。70度左右的開水,先快后慢沖入盛茶的杯子,使茶芽濕透。稍后,再沖至七八分滿為止。約5分鐘后,去掉玻璃蓋片。君山銀針經沖泡后,可看見茶芽漸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瑩的氣泡。
君山銀針是一種以賞景為主的特種茶,講究在欣賞中飲茶,在飲茶中欣賞。剛沖泡的君山銀針是橫臥水面的,加上玻璃片蓋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產生氣泡,猶如雀舌含珠,似春筍出土。接著,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氣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當啟開玻璃蓋片時,會有一縷白霧從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緩緩消失。賞茶之后,可端杯聞香,聞香之后就可以品飲了。
湖南君山銀針茶,始于唐代,清代納入貢茶。湖南君山銀針茶舊時曾經用過黃翎毛、白毛尖等名,后來,因為它的茶芽挺直,布滿白毫,形似銀針而得名“君山銀針”。 湖南君山又名洞庭山,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340毫米,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每當春夏季節,湖水蒸發,云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清代,湖南君山銀針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