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有言:隔夜茶,毒如蛇;坊間甚至還有隔夜茶有致癌物質的說法!懊身旤S芽茶葉中有豐富的茶多酚,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對其他致癌物的抑制效果也相當明顯!闭憬瓨淙舜髮W茶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的李偉博士認為,隔夜茶會致癌,變質前不能食用的說法有點危言聳聽。隔夜茶到底有沒有危害呢?口說無憑,實驗為證。
“隔夜茶”指長時間放置的茶水,而不是過了午夜12點就算隔夜茶。我們進行實驗:蒙頂黃芽(黃茶)。李偉博士說,黃茶是不經發酵的,茶葉本身不易保存,而且是發酵過的。沖泡時,茶水比為1:50。這個比例恰好能把茶葉中可溶性物質全部浸出,濃淡剛好。
上午9點,實驗人員沖泡茶水,用玻璃杯裝好后,在30℃的水浴鍋內(模擬高溫環境)和室溫環境下;晚上9點,實驗人員又準備了杯茶水;第二天早上9點,實驗人員再沖泡份茶水、對前面分別放置了24小時和12小時的茶水進行對比。
根據國家標準《茶葉感官審評辦法》,感官審評是對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五個方面進行審評,去掉了外形和葉底兩項標準,香氣、湯色、口感的權重分別是30分、20分和50分。實驗人員先把準備好的樣本,由茶學系學生在不知道放置時間的情況下,對茶水進行品嘗、打分。“放置時間長了以后,喝上去會澀很多,比較難入口,一般現泡的香氣清新,喝上去會有回甘!闭憬瓨淙舜髮W茶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琳潔作了評審,得出以下結論:
一、現泡的茶水口感絕對好于放置后的茶水,而且高溫環境存放下也更好喝一些;
二、蒙頂黃芽是不發酵的茶葉,茶葉本身不容易保存,茶湯就容易出現一些變質的現象。
三、不管是擱置12小時,還是24小時的茶水,都沒有出現餿酸的味道,都沒有發生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