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依據:霍山黃大茶和霍山黃芽同根同脈,主產歷史悠久,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大江以北,霍山縣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方);山陜人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甚寶愛。顧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鐺大薪炒焙,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用哉。兼以竹造區筒乘熱便貯,雖有緣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斗。這篇著作記載了黃大茶的原產地,銷售市場,生產器具,貯存包裝,藥用功能等作了系統的論述,尤其是這被記載的工藝與現時黃大茶的制法,大致吻合。焦味和悶黃;正是黃大茶的本質特征。中國茶葉泰斗陳椽在《安徽茶經》記述:黃茶產地較主闊,浙江的平陽、東陽,霍山、岳西、金寨、六安及湖北英山出產黃大茶,臺灣也有黃茶生產,其中以霍山縣黃大茶為最著名,產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