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縣共有茶園面積57600畝,主要分布在瑤琳、分水、百江、鐘山、新合等山區鄉鎮。2006年春茶總產量達786噸,總產值9440萬元。茶葉作為我縣傳統名優農產品,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縣農業的優勢產業。農業生產需要農機化,茶葉生產也不例外。茶葉生產的機械化配套,促進精制名優茶發展。
據普查統計擁有各種茶葉機械1310臺套,配套動力達2387千瓦。在確保茶葉品質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茶機更新換代,確保名茶品牌。“雪水云綠”是我縣傳統名優茶葉品牌,八十年代全由手工制作,九十年代改為電炒鍋殺青炒制,其時勞動強度大,工效低,直接影響名優精制茶的發展。自2000年以來積極引進推廣多功能理條機、殺青機、烘干機一條龍機械化制作,“雪水云綠”制作配套機具達810臺套。特別是多功能理條機推廣應用,使“雪水云綠”保持有別于“龍井”的外形特色,且湯色風味俱佳。由此該品牌茶葉產量穩定提高,成為我縣獨具特色的地方名茶,市場前景看好。以今年春茶為例:“雪水云綠”產量215噸占茶葉總量27%,產值6410萬元,占總產值68% 。機械化制作名茶效益顯著。
茶葉生產向全程機械化發展。傳統的茶葉生產從修剪、采摘、炒制、烘干等都由人工操作完成,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鄉村工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轉向二、三產業,由此勞動力價格上升。雇用勞動力難,已成為制約茶葉經營效益的瓶頸。通過十幾年的努力,茶葉的炒制、烘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茶葉的修剪、采摘應用機械相對滯后。近年來我縣引進推廣修剪機45臺,采摘機15臺。今年實施購機財政補助政策,修剪機和采摘有望增加20臺、并且試驗推廣微波殺青機、割灌機等。事實證明機械修剪與機采配套,不但提高工效,而且機剪平整,有利用茶芽早發多發。由此實現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該項目重點在茶園基地先導推廣,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