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成品茶葉色澤砂綠,油光閃亮,條索緊結,沉重如鐵;品質:湯色金黃明亮;開水一沖香韻濃濃撲鼻,香氣沉穩持久;茶水入口潤滑稍苦后返甘甜,帶有蜂蜜之味道。
本山茶原產于安溪西坪堯陽,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莊燦彰撰《安溪茶業調查》稱:“此種茶發現于60年前(約1870年),發現者名圓醒,今號其種曰圓醒種,另名本山種,蓋堯陽人指為堯陽由所產者”;1985年在全國茶樹良種審定會上被認定為全國良種,主產于西坪、虎邱、蓬萊、尚卿、長坑、蘆田等鄉鎮,并先后傳播到閩南、閩中等部分烏龍茶區。
本山茶茶條壯實沉重,梗鮮亮,較細瘦,如“竹子節”尾部稍尖;色澤鮮潤呈香蕉皮色;茶湯橙黃色;葉底黃綠,葉張尖薄,長圓形,葉面有隆起,主脈明顯;味清純略濃厚;香似鐵觀音而較清淡。
本山是灌木型,植株中等,樹姿開張,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狀著生;中葉類,中芽種;葉形橢圓,葉薄質脆,葉面稍內卷,葉緣波浪明顯,葉齒大小不勻,芽密且梗細長,芽葉淡綠帶紫紅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44.0g。花冠直徑2.6-3.1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芽葉生育力較強,持嫩性較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下旬;一年生長期8個月左右。適制烏龍茶、綠茶;制烏龍茶,品質優,色澤褐綠潤,香濃郁高長,味醇厚鮮爽,有“觀音韻”,近似鐵觀音的香味特征;抗旱性強,抗寒性較強。
本山茶的一般品嘗有四個步驟:嘗茶:從干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形以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