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前后的一個夏日正午,天氣十分炎熱,蘆田三洋村有個農民叫楊奕糖,在百丈坪田里挖泥做岸,見一位肩挑茶苗的老人氣喘吁吁在他身邊停下,想舀田水喝。
楊奕糖連忙倒了一碗稀粥遞給老人,又饑又渴的老人吃了粥后,精神大振,遂在擔子里挑了三株茶苗送給奕糖,楊奕糖將茶苗種在“玉樹厝”旁,細心照顧,不到兩三年便枝粗葉茂。
到了采茶季節,他另行采制。茶葉沖泡后韻味特別,又香又甘。消息傳出去后,鄉親們紛紛登門品嘗,可誰也叫不出茶名來。村里有個舉人叫楊飛文,鄉親們便要他為此茶命名。
楊飛文細看茶葉,考究茶花,發現葉和花都是向四邊開瓣,形狀像“獨占花魁”的梅花那樣美麗,味像臘梅開花那樣香,便命名為“梅占”。于是,梅占茶上了“茶譜”,茶農們就作為一種獨特品種四處擴種,梅占茶自此馳名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