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了,云南和東南亞各地的茶商,通過茶馬古道,把“普洱茶”與“云南”一起聲名遠播。歷史進入了新世紀,云南人又一次想起了老祖宗們曾經利用馬幫長途馱運普洱茶的經歷,興起了新的重走“茶馬古道”熱潮,開始了新時代的茶文化新篇章。
伴著原始的三弦曲,一串串馬鈴聲,從云南邊地走來的臉龐黝黑的“馬鍋頭”,馱起醇香的普洱茶,踏著先民的足跡,沿著古代馬幫的蹄印,一路山水一路歌,云南馬幫,從遙遠的“茶馬古道”越過長江,跨越黃河,走進中原大地。
今天,滇馬依舊、古道依舊、普洱茶依舊,搖響馬幫古韻傳承千年古茶。云南馬幫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股普洱茶文化熱潮。馬幫們利用了運輸過程中茶葉在不同地域、氣溫下“自然發酵”,形成了云南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云南人通過新“茶馬古道”,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
某省報業集團,每年三月,為了讓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能夠在會議期間也看到“家鄉的報紙”,明知京城有“寬帶免費電腦上網”的賓館飯店,完全有現成的互聯網網站和“家鄉報紙”網絡版,但不用不看,而是精心安排其下屬發行公司,不計成本、時間、人力和物力,半個多月里,天天“飛機送報”到京城,還大言不慚地在自己的報紙上大篇報道,大幅圖片自我吹噓:“遠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看上了家鄉的報紙。”飛機送報不可能不花錢吧,代表委員真就“免費看報”了,又能怎么樣?如此“飛機送報”并免費讀報,真不知讓普通老百姓和普通讀者能說些什么。
傳播信息,從本質和形式上說,被傳播者只要“知道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得手捧一張張紙質的“家鄉的報紙”吧。畢竟,信息還不是茶葉,絕大多數新聞信息接受者,并非收藏報紙愛好者。現代的新聞信息傳播,非要讓遠在外鄉的人們手里拿著“家鄉的報紙”,才是貨真價實的新聞宣傳嗎?未必吧。
如果說,通過馬幫馱茶,云南新馬幫再次馱起醇香的普洱茶,廣泛開展了普洱茶文化宣傳交流、交易活動,將云南民族文化與普洱茶的博大精深,通過馬幫的長途運送,傳播和宣傳出去,多少還有某些積極意義。而“飛機送報”給兩會的代表委員,除了作秀之外,真不知道還有什么特殊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