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采茶是用來嚼,然后用來治病,進一步發展到做湯喝,最后慢慢轉變成飲料。古代文獻對茶有著非常豐富的記載,最早的記載是“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tu)而解之”,當時沒“茶”這個字,用的是“荼”。
東漢末年,南陽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醫圣叫張仲景,他寫了《傷寒論》,對茶這樣評論說:“茶治膿血甚效”,就是你如果要是鬧肚子,拉膿、拉血喝茶就有用。三國時的名醫華佗,當時就講了苦茶久食益思意,常喝茶能夠振奮精神,加強你的思維。唐代大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書中說“諸藥為各病之藥,所有的這些草藥都治一個病,茶為萬病之藥,就是茶它什么病都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