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葉數量茶樹葉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進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騰。茶葉采摘是目的,但留葉是為了更多的采摘,決不可偏廢。若采得過多,留得太少,減少了茶樹的葉面積,使光合效率降低,影響了有機物質的積累,繼而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反之,采得過少,留得過多,不僅消耗水分和養料,而且葉面積過大,樹冠郁閉,分枝少,發芽密度稀,同樣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下,達不到種茶目的。但茶樹留葉數量應以茶樹不同的生育年齡而異。一般說來,幼年期茶樹,以培養樹冠為目的,應以養為主,以采為輔,采必須服從養。而當茶樹進入成年期后,即進入投產后的茶樹,應以采為主,適度留養。留葉數量以能增強或維持茶樹正常的旺盛生長,能獲得最高的產量和最優的品質,又能延長茶樹的經濟年限為最理想。留葉多少,一般以葉面積指數來衡量,它是指茶樹葉片總面積與土地面積之比。高產、高效、優質茶園的葉面積指數通常為3―4。在生產實踐中,留葉數量一般以“不露骨”為宜,即以樹冠葉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為適宜。如實行機械采茶,那么,可根據當年茶樹留葉數量,實行提早封園,采取在秋季集中留養一批不采,以加強茶樹生長勢的方法,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