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長山鎮通過走“種茶富農”的道路,其茶園發展到2.3萬畝,特色產業茶種植和加工值為6.65億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75%,涌現出16家茶葉生產企業,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家,生產總值5.5億元,實現稅收1215萬元。基本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長山鎮位于粵桂山脈南段,有雷州半島最高最大的山脈,土地肥沃。山區早晚煙霧繚繞,空氣濕度大,山間溪水淙淙,加上遠離市區,方圓300平方公里內無任何工業污染,種茶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從1999年開始,長山鎮通過以龍頭企業——廣東茗皇茶業有限公司為載體,以“公司+基地+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實施湛江市領導提出的“種茶奔康”計劃。目前,長山鎮的茶園以散戶與連戶粗放種植為主,當地的茶業生產企業與茶農結成“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給茶農提供技術指導,并收購茶農的茶青。
2002年,時任湛江市委書記鄧維龍掛點幫扶長山鎮,把種茶作為當地的脫貧項目,并提出了“一畝茶彩電加音響,二畝茶摩托騎五羊,十畝茶住上小樓房”的口號,從此,長山鎮的茶園遍地開花。目前,長山鎮種植的優質茶園2.3萬畝,逐步形成了以長青、李屋、勿曲為主的臺灣高山茶走廊,十多條村莊也靠種茶相繼脫貧致富。
當然,長山鎮鎮委鎮政府也意識到,想壯大茶業產業發展,必須盡快培育出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茶葉龍頭企業。鎮委書記鐘穎迪告訴記者,長山鎮已經確立了以“茗皇茶”為龍頭帶動產業發展的思路,并于2009年投入5000多萬建設茗皇茶大觀園,是希望把茶業與旅游有機結合,帶動產業發展,只是由于通往大觀園的道路還沒修好,暫時還沒能啟用。
現在,“茗皇茶”已經是個響當當的品牌,其系列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被評為廣東省食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榮獲第三屆全國名優茶質量評比大賽金獎;“茗皇茶標準”2002年被中國茶行業協會定為“中國烏龍茶生產標準”等榮譽。
目前,這個初具規模的粵西名茶大鎮的崛起,茶葉生產企業為當地的稅收創收作出了貢獻,使山區農民得到了一串串的實惠,從中嘗到了“種茶奔康”的甜頭。2011年,臺商周先生經過深入的考察后,決定在長山鎮投資辦廠,主要生產膨風茶。周先生介紹,膨風茶被譽為“東方美人”,是臺灣獨有的名茶,屬半發酵青茶中發酵程度最重的產品,一般發酵度為60%,所以不會產生青臭味,久泡不苦不澀。“長山鎮的生態茶園很適合生產這種有機茶,我要把這里打造成臺灣‘東方美人’差的第二故鄉!”周先生信心滿滿。長山產的“東方美人”茶將銷回臺灣,最低的價格每斤1500元以上。
從扶貧項目發展起來的種茶業,目前已經成為長山鎮主要的產業支柱。小小的茶葉推動了長山鎮的經濟發展,帶富了當地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