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名湖畔,宜興紫砂名家與邵華澤、喬羽、錢邵武等文化藝術界名家約百余人相聚一堂,執壺品茗,談茶論道,風雅之至。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為此次主題活動題寫了“談茶”二字,宜興市長王中蘇專程赴京參加活動。
此次談茶會是“和諧之美當代紫砂壺經典作品提名展”的后續活動內容。在此之前,“和諧之美”當代紫砂壺經典作品提名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行,金庸先生與紫砂大師、北京大學教授趙為民合作創作的紫砂壺也出現在此次展覽上。此外,在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還舉行了主題為“傳承與發展紫砂藝術”的學術研討會。 今天下午的談茶會共分談茶、談壺、談道、談琴等四個步驟進行,主持談壺環節活動的是中央電視臺著名記者張泉靈,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李昌鴻及呂俊杰、張正中等紫砂名家就宜興紫砂的文化特征及功用特點等作了主題發言,贏得了熱烈掌聲。其余環節的活動分別由鳳凰衛視主持人王魯湘等擔任主持,與會者還分享了古琴演奏的美妙聲音。北京大學副秘書長趙為民教授及孔慶東、楊辛、張頤武等學者、教授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部分領導出席了活動。
紫砂壺是個文化物件兒,如今,紫砂文化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個金秋季節,北京、上海、沈陽、西安等城市接二連三舉辦紫砂文化主題活動,通過媒體渠道可以真切感受到,與此相關的消息此起彼伏。據宜興紫砂行業協會王俊華會長介紹,紫砂壺歷來被列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茶器,紫砂陶及制作工藝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十分珍貴的文化價值和比較廣泛的使用價值。此次談茶會實際上已經成為宜興紫砂文化建設史上重要記錄,承前啟后。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最近在出席紫砂文化活動時明確提出,紫砂壺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張頤武教授的這番講話很有建設性,我當時在場,和著熱烈的掌聲使勁拍手。今日之志根據相關資料內容簡要整理張頤武教授的觀點,與對此感興趣的博友分享文化學者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