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載,廬山種茶始于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辟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與黃山相比,在古代,廬山的名氣要響得多。歷代名人,交口贊譽,認為宇內名山,除五岳以外,首推匡廬。唐代大詩人李白說:“余行天下,所游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匡廬真天下之冠也。”匡廬之山,真是云的故鄉,云的世界。廬山云霧,千姿百態,變幻無窮,時而像浩瀚的波濤,時而像輕盈的薄絮,整個廬山都沉浸在那朦朧飄渺的云霧中,“千山煙靄中,萬象鴻蒙里”,一如太虛紀境。因而,有云霧茶之名,“霧芽吸盡香龍脂”,云霧的滋潤,促使芽葉中芳香油的積聚,也使葉芽保持鮮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廬山云霧茶區
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由于高聳于江湖之間,茶區土壤為酸性壤土,年平均氣溫11.5℃,年隆雨量1967.7毫米,年霧日190.6天,茶季相對濕度80%以上;廬山主峰高聳入云,海拔1543米,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霧氣上升,蔚成云霧,由于云霧彌漫,山中溫差大,光照透過云層照在植上,非常有利于茶葉的芳香物質合成,有“色香幽細比蘭花”之喻。品質以海拔800米以上的漢陽峰、含鄱口、花徑、小天池、青蓮寺等處所產的最佳。
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耐寒性強,發芽整齊。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在清明前后,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后,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