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茶,屬于綠茶。因產自中國江西的廬山而得名。始于中國漢朝,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宋代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素來以“味醇、色秀、香馨、湯清”享有盛名。茶湯清淡,宛若碧玉,味似龍井而更為醇香。“匡廬奇秀甲天下,云霧醇香益壽年”。廬山云霧茶由于長年飽受廬山流泉飛瀑的親潤、行云走霧的熏陶,從而形成其獨特的醇香品質:葉厚毫多、醇香甘潤、富含營養、延年益壽。
廬山在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南倚鄱陽湖;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霧氣蒸騰。在這種氛圍中藝植熏制的“廬山云霧茶”,素有“色香幽細比蘭花”之喻。廬山云霧茶樹葉生長期長,所含有益成分高,茶生物堿、維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一般茶葉。它芽壯葉肥、白毫顯露,色翠湯清,滋味濃厚,香幽如蘭。
廬山云霧茶古稱“聞林茶”。《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后,佛教徒便結舍于廬山。當時全山梵宮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崖登峰,種茶采茗。東晉時,廬山成為佛教的一個很重要中心,高僧慧遠率領徒眾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樹。唐寧兩代文人墨客多有贊頌之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廬峰結廬而居,親辟園圃,植花種茶,詩云:“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鸛是交游”。寧代詩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灑,甘香院院茶”之句。后來,明太祖朱無璋曾屯兵廬山天池峰附近。朱無璋登基后,廬山的名望更為顯赫。廬山云霧正是從明代開始生產的,很快聞名全國。明代萬歷年間的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即云:“匡廬絕頂,產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
宋代,廬山名茶已成“貢茶”。 1971年,廬山云霧茶被列入中國綠茶類的特種名茶,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一舉揚名中外,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種茶葉評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國名茶評比又被定為中國名茶。1985年獲全國優質產品銀牌獎,1989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獎。2006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廬山云霧茶被評為金獎。這是廬山云霧茶自2005年第二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得金獎后再獲殊榮。
風味獨特的云霧茶,由于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單寧,芳香油類和維生素較多等特點,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朱德曾有詩贊美廬山云霧茶云:“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