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茶葉的苦水走失,達到突出香氣、滋味的目的,通常人們把這個過程叫萎凋或者做青。
萎凋是洋氣一點的說法,老百姓愛用做青的說法,因為青是做出來的,一泡茶的好壞,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結果。意思是把鮮葉的青做掉,使茶葉呈現剛剛好的狀態。
做青過程中有走水、搖青、等青、發酵等工序交替進行,多次繁復。
搖青的目的是促進葉邊緣摩擦,可以讓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達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地做。
等青的目的是讓水分走失的過程中,在溫度和濕度的作用下起發酵作用,促進茶的酚類物質轉化,達到氣香味醇的目的。
做青好了以后,武夷山人把茶葉堆放在一起,這樣做的目的可以進一步讓茶葉的滋味醇和,這個時間比較短暫。
乘熱揉碾,看似做型,其實揉碾過程讓剩余茶汁擠壓出來,在茶葉表面形成“霜”,也是聞干茶香的主要味覺來源。
烘干茶葉在茶廠仍然用柴火,香味也是很好。烘干技術看似簡單,其實用多少溫度把茶葉焙到幾成干燥,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