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請茶歌》是廣泛流傳于贛閩邊際客家人當中一種特殊的茶文化。1999年大學畢業,我被選拔到瑞金市最窮最邊遠的下壩鄉政府鍛煉。正當行走在九曲十八彎的山路上,提包攜囊,累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的時候,一陣悠揚的山歌似從天際傳來:“同志哥,請喝一杯茶喲,喝它一杯解那渴喲,喝它兩杯精神足喲,喝它三杯喲,趕路勝過呂洞賓喲。”我抬眼一望,在進山必經的隘口上有座小小的茶亭,一名中年農婦擔著一對桶,在遠遠地熱情地向我招手。我落座后,發現那是山里土制的大葉子茶泡清泉水,又甘甜又解暑,便仰起頭“咕咚咕咚”地喝了個飽。閑聊中,得知這位叫宋發娣的農婦義務為路人服務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她是接替婆婆這樣做的,當年婆婆送公公當紅軍,就是在這半路茶亭上唱著《請茶歌》為小伙子們壯行的,可惜公公再也沒有回來過。說著,她亮開嗓門又給我來了一段:“同志哥,請喝一杯茶喲,喝它一杯權當酒喲,精神抖擻當紅軍喲;喝它兩杯膽氣豪喲,殺得白匪哇哇叫喲;喝它三杯不忘鄉喲,早日得勝把家返喲。”以后,我在央視電影頻道《流金歲月》欄目和贛南采茶戲中還聽到過幾次《請茶歌》,雖然歌詞進行了完善,場景也進行了美化,可是畢竟不是原汁原味,后來我也就再也沒有體驗到那種抑揚頓挫的韻味和甜美如詩的境界。
《請茶藝》作為穿越時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了從鄉村小調到勵志民歌的一種升華,見證了當年母送子、妻送郎當紅軍戀戀難舍的出征場面,見證了老區人民為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犧牲。不久前,瑞金市政府專門請作家到民間去收集整理,目前已編進采茶劇團的節目中,在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舊址現場表演。最讓人感動的是,居住在附近的大媽大嬸們會邊唱著《請茶歌》邊給您斟茶,體現了沙洲壩群眾淳樸好客的民風和紅都兒女一脈相承的情懷。很多老外在喝完茶后始終無法理解,為什么享受了這么好的服務就是不要錢,甚至不要小費!他們只好無奈地聳聳肩,伸出大拇指贊道:“紅井太偉大了,紅都人民太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