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在北方叫喝茶,而我的家鄉卻叫吃茶。家鄉之所以這樣說法,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要從鄭板橋的一首手書《竹枝詞》說起。這首《竹枝詞》說:“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筑墻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這是一首很流行的男女相愛的民歌,說的是姑娘愛上了小伙子,她約小伙子到她家吃茶,小伙子不識得她家,她便道出了她家的特點,江邊、茅草屋、黃土墻和紫荊花。這首流行民歌還說出了一個詞“吃茶”。而這里的“吃茶”,卻有雙層意思。一層是喝茶,而另一層則是名副其實的“吃茶”。而這個“吃茶”里包含著戀愛,就是“吃愛情”。很有風趣。
家鄉有這樣的習俗,男女戀愛,都要“吃茶”。而這個“吃茶”過程,就是一個戀愛過程。主人對上門前來“吃茶”的一方,接待很為熱情。茶是現煮的,水煮沸后,先下茶葉,再下雞蛋。這是一碗實實在在的茶水荷包蛋,試問,這碗荷包蛋湯茶,能飲(喝)下去嗎?當然不能。所以叫“吃茶”最為準確。
“吃茶”是一種很有趣的戀愛。客人進門后,主人家一般都會熱情招呼客人入座。男女雙方會在一起交談,父母在他們交談之際,就悄悄地進入廚房煮茶蛋湯。茶蛋湯煮好后,主人分別打在碗里,端到客人面前,雙手敬遞,并說請“吃茶”。而決定婚姻命運的小伙子,碗里的蛋包比較多,茶湯也比較甜。蛋包之所以多,是有原因的。因為“吃茶”有嚴格的規矩。首先,這碗茶里的雞蛋不能吃完,要在碗里留著意見。如果“吃茶”方同意這門親事,就留雙數蛋包。如果不同意這門親事,就留單數蛋包。通常情況下,父母煮好茶蛋湯之后,都會回避,讓兩個青年男女單獨交談。他們一邊吃蛋包喝茶湯,一邊細細私語,忘情在茶海之中,醉倒在茶海之里。“吃茶”的過程,就是男女談情說愛的過程……
我的戀愛雖然是在新時期,但也逃不了“吃茶”這一傳統的習俗。我與妻子是同學,我們在學校識認,并自由戀愛。本來,我不想“吃茶”,但妻子說,咱們還是尊重家鄉的規矩吧,別讓父母那一輩人在兒女的婚事中失去傳統習俗的感受與作為。你光榮體面地上我家“吃茶”,讓村里人都知道我“吃茶”了。我父母在女兒“吃茶”的習俗中,會感到無比的自豪與幸福。妻子說的在理,“吃茶”不但是男女雙方的戀愛,也關系到女方父母的面子。家鄉的傳統“吃茶”習俗,內涵意蘊深著呢。誰不遵守這一習俗,村人就會說,你家的女兒連茶都沒得吃,跟別人跑了。父母會感到沒面子。
我到妻子家“吃茶”時,村子里不少人都來看我。過后,妻子悄悄對我說,村里人都說我不錯,樂得我父母當夜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