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傳統的茶文化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傳統習俗密切相關。無論是歷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書畫酒詩茶”,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茶文化的發展及其對一方經濟的影響也是很顯著的
茶文化概念及個性
一、茶文化概念
茶文化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茶的過程中,以茶為載體,以表達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態的總稱。茶文化包括了茶葉的物質生產,流通活動和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
二、茶文化個性
1、物質和精神的結合
隨著物質的豐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會促進文化的發展。
2、高雅與通俗的結合
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表現出高雅和通俗兩個方面,并在高雅和通俗的和諧中向前發展。
3、功能與審美的結合
茶表現出了廣泛的實用性,能吃,能治病,能解渴等等。精神生活方面,茶葉花色品種的絢麗多彩和茶文化作品的五彩繽紛以及茶藝、茶道等都能滿足人們審美需求。
4、使用與娛樂的體現
茶文化興起連帶出了公益性,茶的利用已經滲透了多種含義。例如舉辦茶文化節,茶藝表演,茶文化旅游等等,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茶文化發展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一、促進茶產業經濟發展
沒有茶文化,茶就僅僅是農產品,只是一種飲料。沒有茶文化參與的茶葉買賣,也只是一種農產品交易經濟,很難發展成現代經濟中的一員,更談不上走出國門,聞名中外。近年來,在大力弘揚茶文化,廣泛開展茶文化活動、普及茶文化知識、發展名優茶、提倡“多喝茶、喝好茶”的推動下,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茶葉生產、貿易、旅游的發展。如,杭州持續的茶文化宣傳、活躍茶事活動,贏得“中國茶都”稱號,成為全國聞名的茶產業強市、茶文化名城、茶旅游大市。如三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為了探索脫貧的路子,1989年開始扶持茶產業的發展,加強茶葉產區名優茶的開發,增加茶農收入。目前,茶產業的收入已經成為三江縣農戶的穩定收入來源。
二、促進旅游經濟發展
茶產業區利用各自的優勢條件,加強有關旅游文化設施的建沒和宣傳,建成了一批包含茶文化內容的旅游景點。如四川永川的“茶山竹海”、廣東梅州的“雁南飛”、福建漳州的“茶葉博物院”、四川峨眉山的“竹葉青茶葉觀光園”、杭州的“梅家塢茶文化村”等等,都受到了中外游客的歡迎,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茶產業的發展。
三、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茶葉的出口有了較大的增長。2002至2013年,我國茶葉出口從23萬噸增加到32.6萬噸;出口金額從3.4億美元增至12.5億美元。茶葉出口增長中,茶文化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一是茶文化活動,給國外來訪者以深刻的印象,名優茶的色香味品質,提高了名優茶的信譽。二是中國是一個盛產綠茶的國家,綠茶的營養價值和藥效價值是其他茶類不可比擬的,所以中國綠茶的出口量增加較多。三是中國是一個多茶類的國家,普洱茶、烏龍茶等特種茶類,其品質風味吸引了不少國外茶客。
四、促進國際間的交流
發展茶文化,有利于密切人際關系,促進國際交流。歷史事實表明,茶是人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社會生活中無論是朋友相會、親人團聚、走親訪友,還是接見元首、招待貴賓、高級商談,一般都能以茶招待。“清茶一杯”象征著禮誠、純潔和熱情,因此茶具有密切人際關系的普遍意義。
五、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茶道的“和、靜、清、儉”精神,恰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相適應。首先,弘揚茶文化有利于創建和諧的環境與氛圍。中國人歷來有“客來敬茶”、“以茶會友”的習俗,茶是營造和諧、融洽氛圍的重要媒介與載體。第二,弘揚茶文化有利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古人說,茶性儉,“清茶一杯”是廉儉的象征。歷代茶人提倡以茶倡廉,在現代不少人也主張“以茶代酒”。
實踐表明,茶文化與經濟建設的有機結合,不但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而且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