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杭州茶樓迅猛發展,新開的茶館、茶藝館開一家火爆一家的形勢下,1999年5月10日《經濟日報》頭版用醒目的標題刊登了《杭州“開門問計”事業興》的文章。文章開頭這樣寫道:湖畔居,是杭州西湖邊上的一座茶樓,環境曲雅,得天獨厚。但在杭州老百姓心目中,這座普通的茶樓,如今已不僅僅是一個品茗會友的好去處。更是自己參政議政的好場所。近年來,杭州市凡是準備出臺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舉措,政府部門一般都事先在此傾聽意見,博采良策。
2000年6月7日,《經濟日報》同樣在頭版《群眾的參與是創建的根本--杭州創建一流文明城市述評之二》中寫到:為了達到普通群眾能夠真正參與城市文明創建過程的目的,有關部門想出了“茶樓問計”,于是,西湖邊上的一家“湖畔居”茶樓成為了政府經常“約會”市民的場所。
確實,《經濟日報》站在“杭州茶樓熱”現象以外看全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高度,洞察了蘊涵在這一現象中中國傳統優秀茶文化的深度,看到了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傳統的茶文化給今天這座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巨大作用,看到了當今杭州的茶摟在傳承優秀茶文化的同時,讓傳統的茶文化得到最廣泛的運用。“茶樓問計”讓古老優秀的茶文化,在新世紀得到了發揚光大,滿足了當今人們物質以外生活品質的需求,并創造了新的輝煌。
湖畔居,這座湖邊的普通茶樓,自1998年8月開張以來,從城隍閣設計方案到靈隱景區擴建規劃;從重建雷峰塔到西湖整治;從西湖南線整合展示到西湖游船改造圖片展。這幾年凡是西湖建設、整治的每一項活動,都在這里征求市民意見,贏得了市民的稱贊,而西湖以外的建設服務項目如錢江四橋設計方案、社區衛生服務標志方案展、杭州江濱林蔭公園方案展等也利用茶樓、利用老百姓喜歡坐茶館的習俗,架起了與百姓交流的橋梁,讓茶樓成了政府經常“約會”市民的場所。
杭州湖畔居茶樓面湖倚城,環境優越。登樓品茗,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茶樓成了杭州的窗口,省、市領導經常在這里接待海內外來賓。2001年9月2日,杭州市在湖畔居茶摟接待了世界基因研究領域頂尖人物柯林斯博士一行,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西湖龍井茶的清香讓這位博士激動不已,贊嘆說:“這是一生中經歷最美麗的早餐。”
1996年6月,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張中行,到湖畔居品茶后,留下了“伴詩陶令酒,作賦陸公茶”的詩句;同年10月,著名學者金庸先生在茶樓品茗后欣然寫下了“湖畔品龍井,人在天上行”的詩句。2001年1月,著名學者王元化來茶樓引用了古人的名句“波心蕩冷月無聲,春日遠汀洲自綠”來喻意湖畔居的環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云霞似錦大千豈乏真諦”,這是2002年8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邱城桐來茶摟品茗賞景后寫下的感受。
如果說杭州青藤茶館逐年擴大,天天滿客,是反映杭州這座城市市民生活已步入了小康,那么湖畔居茶樓反映了茶文化對當今現代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更高層次的作用,是體現茶與茶文化最直接的載體--城市茶館對當今人們生活品質所起重要作用的軌跡。
當今杭州茶館、茶藝館的作用,已遠遠超出了傳統飲料范圍。茶正在通過它最直接的載體--茶館,與杭州的西湖山水,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與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相聯系并發揮它積極、重要的作用。茶館為杭州打造茶都,構筑和諧社會,提高生活品質發揮了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