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耕 1922年出生于宜興一個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壺制作大家,為“民國七藝人”之一。石耕子承父業,從小就跟父親學藝制壺。在其父嚴格要求下,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秉承乃父衣缽,成為“王派壺藝”的嫡傳。
石耕老人技術全面、技藝精湛,老而彌堅,屢創佳作,方貨、圓貨、花貨樣樣都有,款式之多,產品之精,令人羨嘆。“五彩繽紛”組壺在1985年江蘇陶瓷新品評比中榮獲金獎,在海內外引起轟動。
堪稱王石耕方貨代表作的“五頭砂漢方茶具”,1986年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博覽會上展出時,得到與會行家們的一致好評。
王石耕不僅精于光貨器,尤擅長筋瓤器的制作。他設計制作的筋紋壺形神兼備,線條流暢,雍容大方,在成套系列壺的設計上獨具一格。著名的“13頭希菊茶具”和“9頭高菊茶具”,均以菊為題材,造型以18瓣菊花構成筋紋,紋理清晰,過渡自如,點、線、面嚴謹和諧。在紫砂界筋瓤貨工藝要求極高,這“希菊茶具”本是王家傳統的“保留節目”,難怪人們贊嘆王石耕此種功力既得之于祖傳,又得之于他本人的才學。他晚年的作品總是傳統而不失新意,精巧而不失實用,如他創新制作的一套“裙風茶具”就是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實力之作。
王石耕老人已近耄耋,仍精神矍鑠,“春心”不已,童心未泯,創作力旺盛,為紫砂藝苑增添不少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