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黃湯亦稱平陽黃湯,創于清代,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溫州黃湯為清代的貢品茶,民國時期失,新中國建立后,于1979年恢復生產。
殺青:鍋溫160℃左右,投葉量1-1.2公斤,要求殺勻殺透,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滾炒揉捻。
揉捻:繼續在殺青鍋內進行,降低鍋溫,滾炒到茶葉基本成條,減重50~55%時即可出鍋。
悶堆:將揉捻葉一層一層地攤在竹匾上,厚約20厘米,溫州黃湯上蓋白布,靜置48~72小時,待葉色轉黃,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籠烘焙,每籠投悶堆葉1.2公斤左右,烘焙時間約15分鐘,七成干時下烘。
悶烘:初烘后適當攤涼,收放在布袋內,每袋1-1.5公斤,連袋擱置在烘籠上悶焙,掌握葉溫30℃左右,經3~4小時達九成干,再經篩簸,剔除片末,復火到足干,即可包裝。
溫州黃湯湯色最明顯的特點,茶湯是純黃色,湯面沒有或很少夾混綠色環,黃湯的茶名也是由此得來。綠茶湯色多少透綠色,從湯面的茶杯邊緣的綠色環可以看出,溫州黃湯茶色透明鮮亮,與陳化的綠茶湯不同。青茶湯色是橙黃色或金黃色,其色度深淺與黃茶不同。
關于溫州黃湯,很多人都不了解。溫州黃湯是一種茶,屬于黃茶類,產于浙江溫州,是浙江名茶之一。溫州黃湯滋味與綠茶、青茶也不同,滋味醇厚甜爽,別有風味,要精品細尋,就能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