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久負盛名。清代“揚州八怪”詩人王巢林,飲嘗涌溪火青后,頓覺六腑芬,詩興大發,揮毫抒情曰:“不知涇邑山之崖,春風茁比此香靈芽;兩莖細葉細雀舌卷,蒸焙工夫應不淺;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歐瑟瑟散輕蕊,品題誰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濕煙客忘返。”對涌溪火青茶之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涇川涂茶,芽細色白味香,為上供之物”。這是清代陸延燦《續茶經》中,引自《隨見錄》關于涇縣產茶的一段記述。原書作者和寫作年代不詳。溯本探源,涇縣在明未清初就盛產名茶了,除了細嫩多毫味香的涇川涂茶餐,涇縣還產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關石井茶的記述頗詳:“胡惠生,涇縣人,有文學,嘗以其鄉之石井見饋,飲而甘之,味至厚,以視吾杭龍井之明前雨前,色不及時香相若也,殆坑口所產歟?其叔樸安語予云,涇之茶名繁矣,皆系之以地。縣志所載,惟白云一種,產白云山,今則滿境蓬蒿,一林荊棘,不復有茶。晚近似來,茶之著名者為石井,涌溪次之,石井、涌溪皆在黃93山麓,石井尤深邃,兩峰夾立,俗曰坑。茶產石罅,隨山上下,天地皆青,疑非人境。杭州西湖之獅子峰,猶不兔有煙火氣,茶有坑口坑底之別,坑底者尤難得,色香味更佳。作偽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這里所說的產于石井和涌溪一帶的石井茶,可能就是“涌溪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