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地處戴云山東南坡,戴云山支脈從漳平延伸縣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有獨立坐標的山峰522座,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461座。境內按地形地貌之差異,素有內外安溪之分,以湖頭盆地西緣的五閬山至龍門跌死虎西緣為天然分界線,線以東稱外安溪,線以西稱內安溪。外安溪地勢平緩,多底山丘陵,平均海拔300-400米。內安溪地勢比較高峻,山巒陡峭,平均海拔600-700米。
1982年以前,人們從安溪的地形地貌差異出發(fā),將安溪劃分為內安溪和外安溪。盡管此后安溪對轄區(qū)內的茶區(qū)重新進行劃分,許多人還是習慣了內安溪和外安溪的說法。如果按照這種分法,內安溪占據了全縣茶葉總產量的80%,包括藍田、西坪、虎邱、大坪、長坑、祥華、感德、劍斗等十幾個主要產茶鄉(xiāng)鎮(zhèn),并且?guī)啄陙恚鼈円呀泴㈣F觀音的生產工藝推進到一個新的臺階。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qū)在西部的“內安溪”,這里群山環(huán)抱,峰巒綿延,云霧繚繞,年平均氣溫15—18度,無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對濕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諺。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PH值4.5—5.6,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絕對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擁著一片出產好茶的青山綠水,將茶的品味和觀賞,貫穿于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鐵觀音”,更是讓安溪人“斗”起茶來個個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