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及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相傳在南宋時期已有栽培。現樹齡逾200年者有2000多株。主要分布在廣東潮安、豐順、饒平、蕉嶺、平遠等地。20世紀50年代后,廣東省大面積栽培。海南、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區有少量引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17一1985。
特征:植株較高大,樹姿直立,分枝較稀,葉片稍上斜或水平狀著生。葉長橢圓或橢圓形,葉色綠,有光澤,葉面平或微隆起,葉身內折或平,葉緣平或微波,葉尖漸尖,葉齒鈍淺,葉質較厚脆。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86.2g。花冠直徑3.8cm,花瓣5~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種徑1.4cm,種子百粒重103.6g。
特性:芽葉生育力較強。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產量高,每667平方米可達400kg。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3.2%、茶多酚24.3%、兒茶素總量12.9%、咖啡堿4.1%。適制烏龍茶和紅茶。制烏龍茶,分單樅、浪菜、水仙3檔。成茶香氣特高,滋味濃郁甘醇,湯色金黃;制紅茶,香氣高,湯色紅艷,呈“冷后渾”。抗寒性強。結實性較強。
適栽地區:華南茶區。
栽培要點:宜采用雙行單株或單行雙株條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適時定型修剪,投產前期以養為主,采養結合,促進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