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歲張小蘇是福鼎市管陽鎮西昆村的村民。西昆村是福建省歷史名村,也是管陽鎮茶葉種植比較集中的村子。張小蘇一家祖祖輩輩住在西昆村,種植茶葉補貼家用。走進張小蘇的家時,筆者感到詫異:這排排4層高、外貼瓷磚、內部裝修漂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的樓房,怎么會出現在偏僻的西昆村呢?它的主人是眼前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呢?隨著,張小蘇的介紹,筆者逐漸了解這位茶農的幸福生活。
15年前,張小蘇的生活可以是貧下中農的代表。一家三個兄弟12人擠在一座兩層的石頭房里,夏天像蒸籠、冬天冷冰冰、南風天一到石頭直滴水,整個屋子濕漉漉的。平常的生活,自己種糧種菜,雖說可以解決溫飽,但是一有人情花銷時,一家人坐在那里,面對面,干瞪眼。特別是到開學一到,一家人為幾個孩子學費,東奔西走,求爺爺,告奶奶,才湊齊幾個孩子的學費。看著鄰居一個個買家電,建新房,除了羨慕,只有無奈。那幾年為了錢可謂是愁死一家人。
8年前,張小蘇經不住管陽鎮、西昆村兩委的“軟纏硬泡”,刨掉了家里一畝地瓜地,種上福鼎白茶。由于,西昆村地處太姥山延伸山脈的山腳,以高丘陵山地為主,海拔300-700米,植被完好,生態環境優美,水質、空氣質量上佳。產出的白茶,品質上佳,一采回家,即被茶場收購。經過統計計算,發現一畝茶園收入竟然高達2583.5元。一家人經過商量,決定將原來的山地改種白茶,經過4年多的努力,他們家的白茶種植面積達到了8畝。有了這8畝白茶,張小蘇的生活發生質的改變。
張小蘇介紹說,今年雖然天公不作美,頭茶幾乎顆粒沒收。但是,茶葉價格的上漲,預計今年每畝白茶可采2500元左右,茶葉收入雖說比往年少一些,應該說達到20000元,不成問題。等到茶葉采完,再種上一兩畝太子參、加上養豬,今年的收入將近40000元,收入一點都不比出去打工的收入差。經過,幾年的積累,在3年前,張小蘇從生活40多年的石頭房搬出來,住進現在的新房子。張小蘇的愛人驕傲地說:“對我們農村人來說,不簡單,采茶采出一榴房子。建這榴房子,整整花了13萬多。”
“咱們農村如果沒有茶葉,就沒有收入。現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采茶,是土里刨黃金。”張小蘇的愛人如是說。張小蘇有二個孩子,大兒子寄在西陽中學讀書,小孩子在西昆讀書,兩個孩子讀書的費用一年也要10000多,這些開銷,都是茶葉中賺來的。
張小蘇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他說自己除了種茶、采茶,做不了別的。現在,張小蘇夫婦早上早早上山采茶;中午,將采回家的茶青撥茶針;然后送到茶葉加工廠加工。兩個孩子成績優秀,村里人都很羨慕。他的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忙而不亂,他的臉上每天都洋溢幸福的笑容。
“只要“福鼎白茶”做得好,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好!”臨走時,張小蘇滿懷憧憬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