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茶具,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間接描繪圖案紋飾,再涂上一層通明釉,爾后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復原燒制而成的用具。 然而,對“青花”色澤中“青”的領會,古今亦有所不同。今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為“青”,故“青花”的含義比今人要廣。它的個性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順眼之感;顏色濃艷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顯得滋養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因為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程度高,特地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應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能夠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明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品質愈來愈精,不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出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