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宣年間出現的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制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制作祭紅瓷時,真可謂不惜工本,用料如珊瑚、瑪瑙、寒水石、珠子、燒料直至黃金,可是燒成率仍然很低,原來“祭紅”的燒成仍是一門“火的藝術”,也就是說即使有了好的配方如果燒成條件不行,也常有滿窯器皆成廢品之例,故有“千窯難得一寶,十窯九不成”的說法。
紅瓷歷來就是古代皇室和國內外收藏家求的珍品,千百年來歷朝創燒的紅釉瓷器中,惟獨沒有象征吉祥喜慶最為中國人喜愛的在大紅色瓷。而今借鑒國歷代紅釉瓷燒制經驗,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配方創新,使用比黃金還貴重的稀有金屬“鉭”,歷經數年終于在高溫下能批量燒制出與國徽、國旗一致的,極為純正的正紅高溫紅釉瓷。從而結束了中國瓷器無純正大紅色的歷史。從此,昔日只有皇室專享的彰顯富貴尊崇的紅釉珍品,如今成為走出國門的國瓷珍品,國賓禮品,政務禮品,也成為日常和活中的商務禮品,節慶禮品,收藏品等。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活動,美化了現代生活,開創了中國勱世陶瓷新篇章,寓示著中國紅瓷,繁榮富強。